电子政务专业

时间:2023-12-03 05:00:13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实现政府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和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掌握政府网络构建与运行技术的现代政务管理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是一个纳入教育专业目录的新兴专业,这一专业是国家“十一五”规划,落实党十六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精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顺应国家信息化大发展的趋势而设立。

  实际在做的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能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具有“高人文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创新精神”的科技应用性专门人才。

  电子政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相关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包含:英语、

  这个方面的知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渗透,最重要的包含: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到电子政务领域,侧重电子政务系统。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等。

  主要培育学生利用电子政务知识和有关技术来实现和使用某个专业领域的电子政务系统。最重要的包含:电子政务原理、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实践)、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实践)、政府经济学等。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实践)、电子政务概论(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等课程。

  英语(二)、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实践)、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实践)、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实践)、毕业论文等课程。非直接报者加考,行政管理学与

  5、 各地区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等信息网络化业务及其管理岗位。

  6、 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管理的相关业务岗位。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专业应该属于管 理学范畴。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管理,而电子只是手段和工具。因此,电子政务专业的建设对计算机的要求根本上不同于

  电子政务专业注重培育学生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知识与方法,熟悉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过 程与政策,并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相结合。

  、信息技术基础课、电子政务专业课、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等,除此以外还有实践环节 。

  必考课程12门,共58学分;选考课程6门,共35学分;加考课程0门,共0学分;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使用教程的通知》,我省《关于在我省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通知》(粤考委[2005]37号)公布的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课程代号:3331)的使用教材名称有误,现予以更正。

  必考课程14门,共58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28学分;加考课程门,共学分;

  随着国内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我国的电子政务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从教学内容上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从教育学生的方式来看,有的学校注重动手能力,加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课时;有些学校则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方式,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研究和教学。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电子政务专业相关知识跨度较大,有些老师侧重从信息化角度讲授电子政务课程,涉及技术方面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电子政务的有关技术掌握较全面;而有些老师侧重从管理角度研究电子政务,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影响和变革,因此学生对国家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发展等理论知识有较系统的理解。

  由于各有侧重点,以致于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只懂信息技术,要么只了解政府管理、服务流程和规范,严重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政府管理体系和流程的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电子政务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 未解决“重理论、轻实践”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教育部必须对电子政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做一个整体规划。同时要在培养模式上创新,突破原来的以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多元的、适合不同人群的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电子政务专业在培养电子政务人才的过程中,要突出毕业生所从事政务工作特点,既要有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政事务的能力,又要有掌握电子政务基础原理,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政务管理的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面,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开设情况如图表所示:

  中国的人才教育培训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学校的课堂是“填鸭式”的,教师授课大多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千年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改革当前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使其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中国大中城市政府部门基本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办公,但办公人员却基本上不进行过电子政务培训,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中国必然对电子政务人才有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各个层次的电子政务人才。所以在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应该坚持多个层次并重: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

  建立一种多方参与的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比如可以建立多方参与的办学形式,让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克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缺点。也可以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请企业、政府的有关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开办专题讲座,增加和师生的双向交流。以此来加强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多方参与,使电子政务人才吸取各方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能迅速适应电子政务工作的岗位。

  “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真实的操作。所有授课内容都是可见的, 并且是可操作的。其次是互动体验。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可扮演不一样角色来进行公文处理、召开视频会议, 或进行在线学习、论坛交流等。第三是学以致用。不但可以体验操作电子政务各系统, 还可了解电子政务如何建设。第四是真实平台。产品是一个真实的电子政务平台, 只是数据与真实系统有区别。通过对电子政务业务的模拟教学实验, 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 更好的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电子政务人才, 满足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电子政务人才的需要。”

  电子政务师资格认证制度是促进电子政务人才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公务员职业化道路建设的必要途径。通过资格认证可以使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训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道路

  如前所述,电子政务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学科, 在本科院校中,开设电子政务专业学校数量过少,各高校开设对象虽然都为电子政务专业,但其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区别,目前学校开设的电子政务课程大多没有较为统一的电子政务专业课程标准,易导致培养出的电子政务人才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多标准的特点, 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电子政务专业研究方向的开设与取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研究方向的增加或删减随着专业的就业情况和该学校的师资研究力量而改变,缺乏连贯性。

  的,或者是从事信息技术探讨研究的, 要么就是从行政管理角度介绍电子政务的。基于各自的学术背景,老师在授课时往往都偏重于从各自熟悉的角 度试图给学生讲述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因而他们的出发点更多地依赖于本学科或者本专业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电子政务普遍缺乏案例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