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公众为中心”

时间:2024-02-13 11:00:43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1.“以公众为中心”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 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例如,在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报告中,便明白准确地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 (1)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机构为中心; (2)以结果为导向,大大改善为公民服务的质量; (3)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动创新。 报告说明:“过去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做法已经制约政府生产力的提高,限制为公民服务的能力”,必须代之以“以公民为中心”的新模式。 英国2000年PIU报告《21世纪政务》以及联合国2002年报告《从全球角度检视电子政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充分显示出电子政务越成功的国家也就是对公众服务越重视的国家。 中国当前多数电子政务的项目还是放在提高政府的监管职能上,并未将公众服务项目摆在重要位置,更没有提出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观念。“十五”初期,中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态度清楚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电子政务效果的期望,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期望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形势。我们应当思考的是:究竟是怎样的环境促使中国有着与发达国家十分不同的重点? 3.中国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一个口号的提出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国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口号出现之前已完成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政府部门的内部业务管理已经在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当网络技术出现时,其改进的重点很容易转向外部联系的优化,关注G2C、G2B的业务,关注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但是“十五”初期的中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中国推行电子政务首先要有一个补课期。 “十五”初期电子政务强调监管的改进,还有政府财政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上有着分工,财政上分灶吃饭;直接面向公众、面向企业的服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经费主要支持按“条条”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列支的项目主要是“条条”的项目,电子政务是从中央部委项目开始的,早期精力大多数都用在监管的改善是必要的。随着电子政务向地方政府的推进,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将会得到慢慢的变多的重视。 影响中国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原因除了首先要完成信息技术补课(办公自动化补课)外,还有经济、国家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二、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观缘何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电子政务越向基层延伸,以公众为中心就越受重视 随着电子政务的日渐深入,以下一些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考虑“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向地方推进,地方政府面临更多的为公众直接服务的责任; (2)电子政务项目由以“条条”为主,逐渐转为以“块块”为主,更多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压力; (3)电子政务越深入基层,会慢慢的多地面对为公众服务的实际问题。 地方基层的工作更加面对公众,会比“条条”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公众服务。 2.地区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提升服务意识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在慢慢地加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越好。这一种原因是教育宣传的影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地区经济竞争的推动。改进政府的服务才能提升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提升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这已成为保证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这种地区竞争的压力在推动着地方政府提升服务意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政府服务意识的改进十分明显。 3.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推动中国改善政府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大量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国际合作越多的地区也是政府服务意识越强的地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首先在这一些地方引起了政府与社会更多的重视。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呼唤着政府的改革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地发展,使我们的国力有了巨大提升,人均GDP已接近1500美元。然而,过分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的代价,迫使中国经济一定要尽快转变增长方式,由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物质消耗的粗放经济转向主要依赖人力智慧资源的知识型经济。以监管为主的政府无法有效地调动人力智慧资源,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增长。因此,政府需要及时地转变职能。 1.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政府退出对企业经济的直接干预 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政府退出市场经营,专注于市场秩序的维护与公共品的提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正是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少的地区,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做得好的地区。 2.服务型政府提升地区的产业聚集能力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地区竞争力理论,形成产业集群是使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而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是吸引相关的企业聚集、市场聚集和人力聚集。一个地区要对企业、投资、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政府的服务是先决条件。 3.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新的问题是如何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的不满与对立,建立和谐的社会,使经济能够更持续稳定地发展。增加社会的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红利,是一定要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共服务越完善,社会也越稳定,经济也才会有更好的增长。 4.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加快由要素资源导向、投资导向转向创新导向的阶段。创新导向阶段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资源。为了调动人才资源,政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政策;一定要尽快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政策上来。提升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已成为地区竞争的新的焦点问题。

  四、为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政府做哪些改进? 1.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的改进 目前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某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组织编写可行性方案,由政府审批后交由该部门执行;项目审查也由该部门提出报告。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在政府内部完成,就很难建立对项目的硬约束。由政府立项、政府审批及政府执行的做法,显然缺乏外部的监督,非常容易导致电子政务项目的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国内电子政务项目的寿命通常不超过一届政府的任期,下届政府成立伊始即开建自己的电子政务新项目,新任领导愿意建自己的新业绩而不愿去为前任的项目收尾,造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极大浪费。建议停止政府自己立项自己审批的制度,重大的电子政务项目交由人大立项,在完成可行性报告审核检查之后再交由政府执行,这样做才能够有效抑制电子政务建设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 2.对电子政务业绩责任长期跟踪并对社会公示 电子政务是一个长效项目,成功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技术开发的成功,还需要在长久持续的运行中一直在改进。电子政务效益的长期性与干部任期的短暂性相互冲突,导致干部注重短期效益,注重人事部门评价而不是电子政务的线; 建议电子政务工作负责人的任职年限要尽量长些,不要频繁更换,以促进负责人作长远打算。对干部的审查、考核要做更长时间的跟踪并做长时间的公示,便于追究电子政务失败的历史责任。通过将电子政务项目向社会进行全程公示,改善社会监督的有效性、长期性。项目评审专家必须拿出独立的评审意见,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并长期存档,促使专家对自己的表态长期负责。 3.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效益评测方法 电子政务项目必须以明确的应用结果为导向。对项目执行结果进行相对有效的测量,是保证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咱们不可以以某种通用的效益评测方法来代替对每一专门项目特定的测量办法;未能明白准确地提出效果评测办法的项目都是不可靠的项目。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评价社会效益,即使无法以统一数量来计量社会效益,也应设计出具体的观测方法,如满意率调查、使用率调查或其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客观的效果测量办法,防止以抽象的社会效益的标签来掩盖工作中的无效率行为。 4.加强统一价值观的宣传,让社会各方面形成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共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全社会对于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需要负责立项、审批、执行和监督的机构及社会舆论有共同的目标,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特别容易,缺乏有效的教育与宣传很难形成和谐社会的共识,很难实现对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社会效益的共同理解。政府的改革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政府不能急于去做公众未能理解的事情。

  五、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及对政府改革的推动 1.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 (1)办好应用导向的政府网站 由部门导向转为应用导向需要做很多工作,不仅要进行结构方面的调整,而且要对业务进行梳理和调整。政府网站管理要与各业务部门有很好的自动化连接,防止网站信息与部门业务的不一致。应用导向的政府网站很重要,是以公众为中心的开始。 (2)实现政务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 (3)与公众利益紧密关联的政府服务 利用互联网进行服务只是一种服务渠道,更重要的是服务工作本身的质量,这不是仅靠电子政务就能做好的,需要政府多方面努力。很多工作应与“条条”管理结合起来做,如社会保障系统,“条条”已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4)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的网上审批 2.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怎样推动政府改革 (1)促进政府透明化 政府的透明化会极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取得公众的理解与配合,降低政府工作的行政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2)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反复宣传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反复强调从公众的需求出发,反复强调用公众收到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这一长时间的宣传、教育与实践的过程,相当于政府职能转变和观念更新方面的培训,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 (3)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公众对政府的关注,为更多的公众提供了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渠道,大大增强了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同时,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将更多的政府服务放在网上,政府的作为在网上被逐一记录和公开展示,这就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动着社会的民主化,促进公众参政、议政,促进公民政治上的成熟,也推动政府加快改革进程。

  六、实事求是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 1.电子政务建设要与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相适应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否以公众为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任选的菜单,它需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的情况。电子政务的政策受地区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的制约,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成熟度紧密关联,与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基础紧密关联;不一样的地区公众所关注的问题也大不一样。电子政务工作必须要选择在当前条件下最有效益的事情,而不是照抄外地的成功经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谨慎研究发达地区的经验而不能照搬,同样的政策在不一样的地区的成本效益大不一样。对电子政务对未来地区发展的贡献应有一个合理的期望,不可过高。一定要对电子政务的项目精选又精选,要将目标效果想得很清楚才做,要“不见兔子不撒鹰”。 2.电子政务的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必须要有耐心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一直在改进完善的过程,并不存在捷径。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一个知识工程,知识的积累是跳不过去的,还需要不停地在各种细节问题上改进、改进再改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区真实的情况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现在正是各地区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时期,讨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并非要求所有地区都按同一模式来行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更多适用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经济已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有着更现实的需求,但这种方向是否适合于欠发达地区还值得研究。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不要指望推出整齐划一的电子政务政策就会一举处理问题;政府信息化也应当有不同的模式。每个地区都有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要做,电子政务在各地区的工作安排中早一点、晚一点并不要紧,关键是要符合当地的真实的情况,实事求是的政策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