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3-10-27 01:09:49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电子政务,就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公事透明度,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和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目前,电子政务慢慢的变成了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到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本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网络基础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大多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网站的维护问题,建一个网站不难,但其后续维护工作却要花很多精力。许多已建立的政府网站都存在着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为了赶时髦、走过场,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配备硬件设备,但热过一阵子后,那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网站便再也无人间津,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政府网络的有效整合问题。目前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深入,各地政府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上下级政府,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相同信息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和冗余,并且彼此无法相互连接。另外,政府网络与商业网络、社会公众网络的对接问题,如何在保密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整合整个社会的网络资源。

  开展电子政务以后,许多原先手工处理的政务通过电脑来处理,政府的办公方式也要相应地转变。但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它的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在不少政府部门中这种传统政务方式使不少政府官员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程度不一的衙门作风,而这种作风与具有平民化本质的现代信息网络经济社会格格不入。此外,由于年龄结构的问题,许多公务员对电脑和网络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

  我国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电子政务对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的冲击,大多数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即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不畅通)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对政府执政的知情权,实现良好的政治参与。二是决策体制实现从“官主”到“民主”的转变。随着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等电子政务的开展,大众的政治利益得到迅速的表达,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将得到很大提高。决策能力与决策信息相互结合,使公众具有了管理自己的能力,因而必然要求决策分担。政府必须破除对决策的垄断权,更多地实行分权,将权力由政府还给社会,实现决策民主化。三是实现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下,政府更侧重于“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法规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而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公民的个体意识慢慢地加强。控制型的管理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成本过高。通过电子政务的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将建立一个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提供服务的政府。以此来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控制型的管理”向“服务型的管理”的转变。

  我国的网络人口虽然急剧增长,但其规模仍然不够。更为关键的是,光有少数的网络人口还不行,唤起全社会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才是开展电子政务的关键。但大多数的网民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或者愿望,观念的滞后是我国电子政务开展的最大瓶颈。而电子政务的社会基础正是大规模的有参政意识的网络人口,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恰恰欠缺。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我国政府还要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所谓数字鸿沟是指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以及观念的滞后,使得在信息社会中,一些人无法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受益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数字鸿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都会存在。在我国,数字鸿沟问题显得更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区之间的软硬条件差异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利用现代科技的家庭都是收入较高者,而相当多的人仍然没能力、没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鲜事物,这给我国电子政府的开展势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定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去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第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有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第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存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第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第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公司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产金额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经过政府、IT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表现是,有愈来愈多的政府机构在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内部办公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根据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构想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走向:

  第一,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级政府对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的事项迸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梳理好流程,统一搭建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凤险。

  第八,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并强化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信息化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己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在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条例有望通过的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该是必然的趋势。

  第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乃至评价体系将受到高度关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假如没有信息安全作保障,电子政务的各种系统建设几乎没办法进行,也会潜在巨大的风险。

  第十,我国电子政务的效益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政务效益关键是三句话:成本,效益、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最终是要看效益的,这中间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人们不仅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也会关注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政务必走信息化之路,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前途是光明的。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

  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经过政府、IT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表现是,有愈来愈多的政府机构在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内部办公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构想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走向:

  第一,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级政府对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的事项迸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梳理好流程,统一搭建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凤险。

  第八,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并强化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信息化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己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条例有望通过的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该是必然的趋势。

  第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乃至评价体系将受到高度关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如果没有信息安全作保障,电子政务的各种系统建设几乎没有办法进行,也会潜在巨大的风险。

  第十,我国电子政务的效益将慢慢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政务效益关键是三句话:成本,效益、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最终是要看效益的,这中间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能确定地说,现在人们不仅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也会关注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政务必走信息化之路,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前途是光明的。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