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定位与方略

时间:2024-01-02 01:42:49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数字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顶层设计高度,以“数字政府”命名的指导性文件,是对新时代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的清晰定位、规划部署和全新动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决策,明确要激发数字化的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筑牢数字安全屏障。2002年8月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接续构建体制,谋划总体框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较好成效。《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准备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全球排名第57位。数字政府建设不仅是政府自身履职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影响数字化的经济、数字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变量。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深度改革启动,数字政府主动承担起推动和规范数字化发展的重任。

  《指导意见》指出,数字政府建设要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助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引领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明确了数字政府在数字化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数字政府助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需要主动把握行业和企业需求,创新服务场景,满足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时监管和治理数字化的经济全过程,形成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治理能力。数字政府引领数字社会建设,要着力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做文章,推动数字化普惠应用,提高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要加强制度供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确指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加快数据资源产权制度建设,是破除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数据安全制度供给,营造安全可靠有序的数字化发展环境。

  《指导意见》规划了数字政府建设五大体系: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形成了清晰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与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形成呼应和发展,既遵循技术、资源、应用、制度和安全五个层面的统一整体框架,各部分的内涵又发生动态变化。

  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是基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形成了丰富的数字政府运行支撑环境,要充分的利用已经建设完成的网络站点平台、云计算环境、基础信息库资源,加强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等,整体构建结构符合常理、智能集约的平台运行支撑环境,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根基。

  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是引擎。有了技术加持和环境支撑,人类的生产、生活被数据化,经济社会的运行运转被数据化,数据成为表征事务与活动的核心要素,数据的归集、共享、开放情况成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公共机构数据、公共服务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中具有公共利益相关性的数据都归属于公共数据,要推动多源数据的集中与统筹,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厘清数据治理中的关系、分工与责任链条,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进而实现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全环节的精准“画像”,驱动政府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体系是主线。履行政府职能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多方汇集起来的大数据,数字政府建设致力于全方面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自“放管服”改革启动以来,“放权”与“服务”一直是引人注目的改革焦点,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和应用,政府利用互联网手段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能力慢慢地加强,但监管相对是“短板”。《指导意见》着重对“互联网+监管”作出部署和安排,强调加强经济数据监测提升经济调节能力,将数字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化的经济治理等方面,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提供数据支撑,驱动政策调整更好把握时度效。强调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建立对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监管,从传统的抽查抽样监管向全样本全时空监管发展,提升市场监管的覆盖面、差异化和精准化水平。还强调动态感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构建对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与辐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智能感知体系,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互联网+监管”将成为下一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内容。

  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数字政府整体高效。数字政府的制度建设是前提也是保障。要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制,健全建设管理会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紧盯数字化发展中的越轨和歧视行为,及时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和法规中与数字政府建设不相适应的条款,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和相关改革试点工作。

  全方位安全体系保障数字政府行稳致远。安全管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底线也是红线,必须稳固筑牢。要加强对涉密数据、个人隐私和个人隐私信息等数据保护力度,加强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关注数字政府建设参与公司能够带来的数据风险和安全问题,通过数字政府安全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手段,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

  健全数字政府建设的领导和推进机制,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数字政府建设以习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政府需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数字政府建设主体责任,主动向党委报告重大事项和问题。

  当前,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等工作,政务信息和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等工作,数字政府的建设缺少直接责任部门,地方在条线对接上多头对接与对接不畅问题并存。《指导意见》明确要成立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数字政府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推进落实,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思路,建立完整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协调机制。明确的统筹推进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凝聚合力,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提升政策传导和沟通效能,保障数字政府建设高效落地。(冀翠萍)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