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牟阳春主任在2008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书面讲话的通知

时间:2023-12-27 21:48:00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主任牟阳春在9月24日2008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书面讲话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讲话精神。

  附件:深化应用,强化服务,大力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教育部办公厅主任牟阳春在2008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书面讲话

  一.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角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格外的重视下,电子政务作为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得到了大力推动和发展。向党的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推进信息化相关的表述共有十处之多。无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处处都贯穿着信息化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这对今后五年我国信息化推进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在报告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报告第八部分快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强调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府的基本思路。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电子政府,已成为中国政府转变职能,扩大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协同,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 2006年5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就今后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优先推行电子政务。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同志多次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据统计,我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已经全部建立互联网站点。到2008年,全国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已发展到30,913 个,各类组织机构的网站(org.cn)发展到210,208个,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网站(edu.cn)发展到3,330个。按照规划,到2010年,政府门户网站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网上受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将进一步提高。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 年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出,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作为面向城乡公众生活、学习、工作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十五个方面之一,不仅能为城乡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还将在社会应急事务管理、人口登记与管理等诸方面为其他政务部门提供越来越完善的资源共享和服务。

  (二)加大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是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全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就是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透明度,提升服务水平,是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改进教育管理的重大举措和有效手段。

  其次,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实现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教育的有效措施。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和学校如何更好地为公众、社会做好服务,已成为新的课题。在这方面,电子政务开辟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新渠道,为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创造了条件。实施电子政务,及时将政务工作向人民群众公开,向社会开放,就能使更多的群众通过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政情,及时提出建议、意见,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的规范度与透明度,促进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监督,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

  第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实现社会公众资源共享、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社会,传统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公众对信息日渐增长的需求,推进教育电子政务,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个高效率的信息平台,将教育部门和学校掌握的信息与公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教育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公众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教育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教育部党组的格外的重视。周济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教育部先后制订了《教育电子政务十五规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在《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多处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如在逐步加强教育部机关建设(第7条),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第38条),全力以赴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39条)等。在第47条,提出全方面实施’金教工程’,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在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作为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教育作为社会公平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着千家万户的心。2007年学历教育中,各类高等教育招生757万人,在校生2409万人。各类中等教育招生3495万人,在校生10217万人,毕业生3393万人。各类初等教育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2099万人。学前教育在校2349万人。合计在校学生25763万人。另外,还有非学历教育在学生员5838万人,毕业7223万人。教育事业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加速建设教育电子政务,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将能迅速直接惠及这3.1亿在学生员及所在家庭,强有力地支撑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中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470万台。其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30%,规模达到7600万人;网络教育的人数达到18.5%,4,669 万人。面对如此巨大数量的学生和家长,面对飞速增加的学生和家长网民队伍,推行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教育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应当看到,教育作为对我们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先导性作用的重要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慢慢的升高的期待和关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一)教育电子政务初步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大幅度的提升了教育部门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是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门户网站面向公众开始发挥综合作用。各地、校逐步将电子政务作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技术上的支持手段,以网站形式开展政务信息公开等服务。据统计,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教育部门,97%以上的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全部高等学校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开设了比较完整的栏目,提供了大量教育动态、政策等信息。部分网站开有网上办事、网民互动等功能。如教育部政府网站,近年转播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座谈会130余场,接受公众在线留言十余万条,组织网上答复两千余条。通过网民反映问题,为教育部规范学校的办学、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多条线索。各地、校网站共同形成的网站群,为广大师生、家长及时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网络平台成为教育部门新的工作模式,增加了原来没办法提供的服务。一些典型系统,如教育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与中央部委和央企合作,每年举办16场以上的网上招聘会。招聘会可提供60万个岗位信息,搜索引擎能够另外提供80余万条,每周更新5万余条岗位信息。高等教育学历信息数据库,存储了高校颁发的5400万份学历证书信息,该系统近年来接受社会有关机构提请的高等教育学历认证10多万份,帮助人才录用和选拔、出国留学和移民、各种升学和考试等查出问题学历1万余份。湖北、福建等多省市建立了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了高中考的学生报名、提档、录取等过程的状态跟踪,使学生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自己高中考的录取过程,极大提高了为学生和家长的服务能力。

  三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类网络办公业务系统逐步推进,为提高教育行政办公、办事效率发挥了明显作用。教育部目前建设有数十个教育政务业务系统,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外事管理、数据统计、信息交换、办公自动化等多个角度。如全国教育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全国高校网上招生录取,远程教育监管系统、教育经济信息网、科技项目网上申报与评审管理,这些系统帮助提高了教育政务的管理上的水准和工作效率,为决策、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地教育部门也积极建设和应用了大量信息系统,如北京市中小学生一卡通综合系统,能轻松实现身份验证、学籍管理、图书管理、售餐、消费管理,还可当作交通卡,与社会实用性结合,成为北京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率,实行教学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二)以高等学校电子校务为代表的教育电子政务慢慢的变成了高校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应用效果和效益显著,为教育其他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学校是教育的基石,学校电子政务是其他教育电子政务的数据信息源泉。这些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利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在教育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信息化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上的支持与服务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创新。部分高等学校提出了构建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生活等五个数字化的理念。通过校园数字化,在管理上实现各种业务之间的流程联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资源的价值;在学习上提供内容丰富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在生活上通过一卡通、网络电视和校园文化网站等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在体制上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协调机构,实行了制度化分工合作。这些成果为教育其他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三)教育电子政务的网络环境和基本办公技术设备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一支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和技术上的支持队伍

  从教育部今年8月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调查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网络接入、基本办公信息技术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接入比例达到95%以上,计算机人机比达到1:3;高等学校基本普及了网络环境;中小学校的平均生机比27:1,师机比6:1,超过61.8%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机房,74.9%学校联入了互联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单位普遍都有信息技术部门或专职人员从事本单位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工作,基本形成了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业务的专业服务队伍。这些同志多年来勤奋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与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对我们服务的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以下四类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其次是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和运营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部分应用系统的硬件投入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超于实际应用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三、以深化信息化应用、强化电子服务为中心,把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从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来看,未来五年我国电子政务将进入深化应用、全方面推进的发展新阶段。近年电子政务建设的着眼点是进一步提升党和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快速准确地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适应体制和机制变革的灵活性,丰富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强化透明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手段。着力点是大力推动业务信息系统由独立运行向按需协同方向发展,积极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由部门应用向依法公开共享方向发展,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网络由部门专网向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方向发展。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规划来看,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建成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基础设施整合、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教育行政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全方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上的水准。要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能力;要整合教育政务信息资源,构建集成、共享的教育公共数据库;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集中的教育电子政务基础保障环境;要建立教育电子政务安全防范体系,摒弃失密与滥权隐患,确保网上政务的安全;要建立教育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通过认证等手段强制贯彻实施;要建立健全教育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促进教育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要建立健全教育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机制,促进教育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增加投入,建立高效协调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地对教育电子政务的管理和实施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为理顺工作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已经建立了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成立了科技司牵头,办公厅和信息中心参加组成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与规范,构建合理的教育电子政务运行服务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逐步提高对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人员、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倾斜和支持。 原则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管理本地本校的电子政务建设。各地、校的信息中心要集中人力、物力开展电子政务的实施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要始终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二)教育电子政务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重点提供支持和服务,要以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框架下,各地校要结合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的内容和工作实际,开展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整体设计

  今年,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决定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在2007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设方案书(2007-2011)》。除规划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内容外,该方案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对教育部电子政务的各类信息系统整体设计,进行信息、数据和软硬件的资源整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上述原则,以教育电子政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重点提供支持和服务为指导思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框架下,结合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内容和本地区、本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开展本地校的教育电子政务规划和整体设计。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教育部有关规范,既承接好与教育部各类电子政务系统的连接,又协调好现有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做好现有流程优化再造和部门间共享协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决策支持,提升本单位和本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政和服务能力。

  (三)以深化信息化应用为重点,强化网络化电子服务为中心,稳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一是要以信息资源整合为目标,以门户网站为抓手,对外推进网络信息和网上办事服务(外网门户),对内集成办公办事和业务处理(办公门户)。从网络技术发展看,门户网站是集成各类网络应用进行资源整合的主要平台。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大都将外部门户网站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增强网站功能,改进网站形式。要以网站为中心,增强教育信息宣传;开展与学生、教师、家长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应,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网上办事和服务,将面向学校和公众的各类教育行政许可开发出来,提供24小时的受理和进度查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各单位内部,要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办公门户,实现外部网站行政许可处理与内部业务系统的衔接,建立起办文、办事、办会、数据信息查询、文件交换、决策支持等系统,通过网络手段,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育电子证书、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的教育电子政务身份与访问管理系统,提高系统安全性。

  二是加快教育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一批业务系统及配套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库。按照教育部电子政务建设方案,要以教育监管信息系统为突破口,先期建设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学历认证、高校招生录取、国外留学监管等专业网络系统。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需要,积极建设一批以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和应用系统,如建设教育与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外事管理、语言文字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学位评估审核等教育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招生信息发布、学生资助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学历学位认证、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等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整合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教育电子政务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全局与各个专题的教育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教育办公系统、机关事务处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审计监督系统、信访管理系统等机关办公与管理系统。

  三是要以构建全国教育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系统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电子数据和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能力。在教育部信息中心和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约40%的地方高等学校和地县进入网络。随着国家政务网络建设与电子办公的推进,对电子公文交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电子文件交换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文件传输效率平,减少文件成本。要大力扩展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系统的覆盖面,力争再用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示范学校基本实现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同时,要按照功能齐全、简明高效、安全畅通的原则,不断丰富系统的功能,使之逐步成为覆盖全国的教育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切实提高教育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立教育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保证教育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行电子政务系统标准与规范化。教育部在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力争制定和实施一套全面覆盖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基础数据建设及教育管理数据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交流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健康、规范化发展。

  二是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随着信息系统应用深入,我们对网络依赖程度逐步加大,电子政务安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家网络信息保密要求,以及《国家电子签名法》等有关法规,加强电子政务安全。教育部已着手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开始规划和构建育电子证书与身份认证系统,采用密码技术和电子身份认证技术,应用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解决网络信息传输加密、网络身份认证等问题。各单位要在教育部统一规划下,建立本地校的网络信任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信任冲突。同时,要在网络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形成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三是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技术上的支持与服务体系。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电子政务专业和管理队伍,需要一套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来保证教育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在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增强技术人员创新意识,大力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教育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要以人为本,为技术人员发展创造条件;要继续做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理念和政策等高层次培训。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上,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技术支持和服务及时到位;要建立各种重要系统的容灾和备份,应急预案,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要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制度,保证系统规范运行。要力争把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电子政务系统,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决策、教学和科研服务。

  同志们,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发展阶段,更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根据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各级领导积极支持电子政务建设,致力把教育管理水平、服务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坚信,有在座各位同志的带动和推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一定会越办越好。